开一盒硬中华,算是提前纪念这次开学的完美迎新,就当做改善伙食吧!记得那一年,表哥大婚时,本人替他当了一回伴郎,舅舅和表格给我一条硬中华,要书生分发给我们心目中的贵客。在笔者眼里,来自于江苏吴江的小外公和一位当大官的表舅就是尊贵的来宾。本人送给他俩每人一盒硬中华,并示意他们俩不要声张。小外公还偷偷开玩笑,说我这是给他们开小灶,书生也没有多做解释,毕竟在本人眼里,这两位客人算是很有意思的长辈,书生愿意讨好、结交他们俩。虽然书生这样做有点慷他人之慨,这一条中华烟不用我自掏腰包,可是在书生眼里,舅舅给我的特权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。至于说舅舅赛我的五百块钱红包,本人没能去买中华烟改善伙食,而是去讨好了女友小玲子。这一份昔日的情谊历历在目,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本人津津乐道。
抽烟这么多年,虽然书生不挑食,但是对中华烟的传说,耳濡目染之下还是颇为感叹的。大家都对硬中华抱以非议,这是有目共睹的评价。硬中华饱受诟病,很多亲戚朋友都说不好抽,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我那一位老堂弟。他是我二姑的孩子,虽然不算是我们老王家的弟子,却是个烟酒相伴的性情中人,本人很喜欢和他打交道。那一年家庭小聚,老爹好意给他一根硬中华,他私下里却颇有微词,说不知道这款烟有啥好抽的。书生对这样的评价也只能当做耳旁风,即使是如此中肯的话语,他也不好意思在家父面前宣扬,足见他是个知进退明事理的大好青年。眼下这位老堂弟自称戒烟了,最后一盒烟是利群软蓝。在本人眼里,这款烟不如硬中华那样闻名遐迩,至于说他为什么拿这款烟当做收官之货?个中奥妙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。
书生和表姐打交道是有目共睹的,算是闺蜜。尽管她的种种过往和是非被家父义正辞严地批评过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。表姐有过吸烟史,书生只觉得抽烟只是嗜好,和人品没有关系。记得在某次婚宴上,表姐和一位长辈吞云吐雾,抽的就是硬中华。她母亲,就是我那位津津乐道的阿姨无法斥责这位表姐,毕竟公开场合里不能让这位没长脑子的大表姐下不了台。她只能建议自家闺女,说只能抽一口,余下的那大半根中华烟被那一位长辈取走,自己消受了。书生看来,即使是女性烟民也有其存在的意义,被朋友们视为霸王花也不为过。至于说后来的表姐有没有陪我抽过硬中华?书生已经不记得了。若非逢年过节亦或是陪伴亲戚朋友吃饭,书生也不太可能消费这一款四十多元档次的硬通货。浅尝辄止之下,书生还是觉得这款烟属于高档东西。在自己十七八年的吸烟史里,这款烟的记忆是无法替代的,值得书生念念不忘而又旧事重提。
一直觉得,硬中华虽然被众多朋友批判,但是终究比红双喜好抽很多。我们单位的前任物业经理听闻本人这样的说辞,还开玩笑地说:“你的见解也没错,毕竟硬中华比红双喜贵那么多呢!”所谓的硬中华,书生愿意多消费几盒。书生当年穷困潦倒之下,陪高中同学老夏吃喝玩乐,也只舍得买一盒硬中华陪伴他享受。现在的笔者,生活比从前优越了太多,所以和老朋友一起玩时,也大可选购两盒硬中华,陪老夏一人一包平分了。至于说去年上海大封城时,本人万般无奈之下,去便利店寻找烟草的足迹,同样是一条硬中华陪伴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经历。所以说硬中华即使有万般不是,也是本人难以割舍的情怀。抽烟是个坏习惯,本来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,故而在本人眼里,这款硬通货同样值得书生吹嘘,算是一段段缠绵悱恻的回忆。硬中华的美好,就是书生一片记忆里的红色,喜庆而又弥足珍贵。至于说硬通货究竟好在哪儿?就留给大家评价吧!
|